
2022年的寒冷二月里,扎克伯格再次挑衅全球。他宣称,无论数据源自何处,都必须流向美国。这位美国IT巨头的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源于他在过去一年内的争议性举动。
一年前的2021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向脸书提出了一个合理的要求,即为采集当地媒体内容支付合理费用。扎克伯格的反应出人意料,他下令切断澳大利亚用户的信息流服务,甚至包括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官方账号。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愤怒和谴责。
然而,扎克伯格并没有收敛。一年后的2022年2月,他再次公然发出警告,坚持数据必须传输到美国。欧洲监管机构试图确保欧洲用户的数据留在欧洲,不再容忍跨大西洋的数据传输。这引发了扎克伯格的不满,他威胁要撤出欧洲市场,并停止为欧洲用户提供社交网络服务。
然而,这场争端背后还有更多故事。扎克伯格的公司曾一度被指责抄袭了微信和抖音的海外版本的应用产品设计。虽然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否认这一指控,但扎克伯格却单独诬陷中国的监管机构。英国政府也警告脸书及其母公司Meta,如果他们不遵守新的在线安全法规定,公司高管,包括扎克伯格,可能会在英国入狱。
这一切反映出全球监管机构对科技巨头的不满。欧洲监管机构试图重新制定法规,以确保欧洲网络用户的数据不再跨越大西洋传输。这激怒了美国Meta公司的扎克伯格。
在面对美国相关机构的长时间质询时,扎克伯格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控制能力,以至于一些人认为他是个机器人。这引发了更多的关注。难免有人会想,为什么要强调科技的自主性和自主掌控?答案或许就在扎克伯格的种种举动中。
他的行为引发了全球的争议,显示出科技巨头的强大影响力。实际上,美国和欧洲等地的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巨头几乎都受到美国IT巨头的控制。数十亿用户几乎无法自主选择其他服务平台,这在短时间内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提倡多元化和公平竞争环境,用户有足够的选择。然而,在欧美,互联网用户面临着限制,他们所使用的社交网络和互联网服务基本上是美国的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平台。这使得海量数据和用户习惯已经无法实现自主化。
扎克伯格在欧洲市场的行为让人想起了“社交王国里的王”,他强调了数据必须传输到美国,即使这些数据属于欧洲用户。这显示了欧洲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自主”的伤害。
最终,这些争议引发了对科技巨头的深思。为了维护自主性和数据控制权,监管机构正在采取行动,以确保互联网的未来不再受到单一垄断的威胁。这一过程中,扎克伯格和他的公司成为了焦点,而全球社交网络和互联网服务的未来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改变。
